白金海岸家园日志niletao873的日志

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问题

已有 1769 次阅读 2011-6-7 01:57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一,浅谈选题原因及理解

  在一大堆论文选题中,我选择了这个“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问题”选题,因为它比较温馨、贴近和现实。我们都注重过什么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洋节,但是你重视过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吗?你知道父母爱吃的菜等等这样的小事吗?你还在为没收到父母的生日礼物而大发脾气吗?而根本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这些这些,你都考虑过吗?然而,这里的感恩教育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对自己父母的感恩,还有感恩老师、朋友、恋人、合作者以及竞争对手。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孝立德的民族,在长期的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现代的感恩教育,既要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要明确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根本任务和高扬和谐社会建设主体,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为一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刷新时代精神做出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加强新时代的感恩教育。

  二,深入选题分析

  Ø 感恩教育的含义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目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优化感恩教育的育人环境,感恩教育活动孤立化,缺乏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等等。为此,教育者应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感恩教育,注重感恩教育环境的建设,感恩教育的手段应多元化,并建立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

  1) 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国家政府和党一直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培育四有公民,三个面向。尤其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视,所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注:这四点选自《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摘要)

  2) 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的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青少年对感恩的理解不足,感恩意识薄弱。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当中,有49.2%的人“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有65.1%的人从来没有“给父母送过生日礼物”,还有51.5%的人不会邀请“父母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在“对待得到他人帮助的事件的态度”上有39.7%的同学认为可以遗忘。

  第二,青少年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社会责任感淡漠。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当中有42.3%的人对“见义勇为的事件”表现得漠不关心,对“我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了解程度偏低,有55.4%人了解的很少,更有10.8%的人对此一无所知,对于“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的感受,59.3%的人认为感受一般,没能深刻体会社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爱。

  第三,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中感恩情怀的漠视,文化积淀不足。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当中发现他们对“我国古代表达感恩的诗歌”的了解程度上,56.1%的同学了解很少,10.5%的人不知道有哪些诗歌,更不用说对于中国传统道德中忠孝文化的了解了。(注:这三点选自网络上的调查数据)

  这一系列的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我们青少年普遍缺乏感恩意识,虽然调查结果中体现出积极的一面,但是却无法改变这种现象的继续恶化。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就专门提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并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感恩教育,诸如孝敬父母、记取他人对自己的奉献、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等,可是在这样强大的媒体导向作用下,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培养仍是举步维艰。所以对于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问题的现实还是非常严峻的和值得关注的。

  3)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方面的影响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间推移,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提升,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呈倒三角的状态,青少年在人口比例中所占的部分最少,老龄化情况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爱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这样的现状也成了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温床。父母教育的盲目性,他们不懂得正确引导他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在当下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爱过于盲目,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还有些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很少涉及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是一味地让我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实现,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感恩意识。反而更多的是反抗和反叛心理。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寄生状态,缺乏独立的思考,也缺乏体验真挚情感的机会,直接导致了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

  2、学校因素方面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学校在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压力下,普遍关心的只是青少年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学习过程;关心他们的知识积累,却不关心他们的生命成长。所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偏向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中只有单项的、片面的评价,这样缺乏平衡的评价模式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新特点,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更糟糕的是,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德育课程的评价不够科学,因此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情感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青少年的情感出现钝化与迷失,使得人性异化扭曲,感恩意识也就随之淹没。

  3、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使得越来越多外来的人文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这些外来的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例如:父亲节、母亲节以及感恩节都是西方文化中宣扬感恩的重要节日,但是我们的学生只看到了这些节日的娱乐性,而没有注重这些节日的意义。加之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受到质疑,传统的感恩美德也被从西方资本主义传来的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则被不断的淡漠,青少年只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不关注社会的变迁,只关心自身利益而不管他人利益,从而使他们的感恩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削弱,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与他们所处的经济转型期有着莫大的关系。

  4、新兴媒介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现在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传递和交流,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化传导, 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它也是文化导向的工具,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现在的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网络思想良莠不齐,不良思想的传导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并且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或不健康的游戏中,广大青少年会逐渐丧失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甚至会导致青少年放弃自身的道德责任,丢弃自身的情感,进而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感恩意识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合理性造成的,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能够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相关政策。

  4) 青少年感恩教育培养的对策

  1、加强青少年的家庭情感教育

  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家庭,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培养首先从家庭出发着手。针对当前青少年对父母的感恩情怀的内敛性,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即利用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来感化青少年。父母应该过问孩子的思想表现以及学习娱乐,加强沟通来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融入他们的世界,从而从心灵深处开始对他们重新进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让他们体验生活的真实性,在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关怀;这种实践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家长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不易,因此有机会打开那道被年轮隔开的门,从内心深处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并使他们日益懂得感恩的价值所在,渐渐学会感激他人。

  2、加强学校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

  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做以下措施:首先,学校的上级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感恩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团结协作能力,并引导他们对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优秀团队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其次,德育课程设计中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当的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多媒体资料,开展相关活动,展示图片、文章、视频等,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感体验的平台,同时,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个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升华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加深他们的印象,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

  最后,班主任等老师可以利用平时的常规管理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主持、参与等,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感恩别人,真正做到“重实效,真感恩”。

  3、引导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感恩文化中的精髓

  针对调查中青少年感恩文化积淀薄弱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传统感恩文化的渗透,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尤其是,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感恩文化,那些经典著作中的优秀句子都是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精髓,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关注,营造学习感恩文化的氛围,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从而促进他们感恩意识的强化。

  4、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培养感恩意识的网络环境

  网络产业的新兴出现,我们不得不忽视它带给我们的冲击。针对当前青少年喜欢上网的特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导向作用,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力度,建立多个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访问人次数多,包含思想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的感恩教育网站。同时,也需要教师针对青少年叛逆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从而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这样既可以满足青少年爱玩的天性,又可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迫在眉睫,因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工作的员工,而是一个有情感又有能力的人,切记:如果一个人有能力,那他会是一个可用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那他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既有能力又有感恩的心,那这个人你放手让他做什么都可以。(注:有些资料参考课题研究,后经个人加工整合)

  三,课题研究后的个人感受

  其实对于感恩这个话题,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对父母的感恩。最近看了许多关于亲情的小故事,那些关于父爱母爱的千言小故事,拨动我的心弦,在我心里荡起波澜。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但更多的是根对绿叶的无私之情。我会为故事里不懂事的孩子气愤,为故事里的父亲母亲感动坠泪。谁是世界上最疼你的人,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你,我们真应该多读这样的故事,给心灵以怦然心动,感动一生。即使到了90岁,也还是喜欢这样的文字。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 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所以通过这次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问题研究,也让自己明白,我们真的要常怀感恩的心,我想这才是这次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